林彪素有“常胜将军”之称,其一生战功赫赫,当大家问起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诀时炒股杠杆的意思,林彪只是说了句:“枪炮声一响,所有人必须听我的!”
然而在解放广东和广西的时候,开国大将陈赓却两次违反林彪的军令,也让林彪见识到了什么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
那么军事世家出身的陈赓将军,为何要在战场上两次公然违抗林彪的命令呢?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又是怎么处置的呢?
陈赓
陈赓和林彪的渊源
陈赓早年曾是林彪的上级,在南昌起义时林彪是第11军25师73团三营七连的连长,陈赓则是第20军的营长。大家也应该知道陈赓和林彪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陈赓还是林彪的大师兄,因此林彪对他很是尊敬。
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的时候遭到国民党钱大钧部的攻击,陈赓率部作战。由于敌军的火力太过强大,起义军伤亡惨重。陈赓瞄准一个军官放了一枪,但对方却继续前进,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
与此同时陈赓听到了手榴弹的炸裂声、急促的步枪射击声,他快速向两边扫去,只见自己的战友和亲密的同志都已经跃出了掩体,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
陈赓也和其他战士一样纵身一跃,正准备向前冲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瘦小背影往旁边一闪,陈赓挥动着枪支朝他招呼:“林排长,你要去哪里?”
林彪走过来喊了一句:“陈营长!我们连长牺牲了,要不我们撤退吧!”陈赓却说:“没有总部的命令,不允许撤退!”随后命令林彪带领连队继续向上冲。
林彪说:“我们人太少了,现在冲未免有些不利。”陈赓大喊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
林彪跳起来嘶喊着:“冲啊!”
陈赓
战斗结束后,陈赓的左腿中了两发子弹,后来陈赓谈及这件事后,说:“林彪很会打仗,但就是需要有一个人去敲打。”
不过后来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在红军进行长征的时候,林彪受到毛主席的赏识,职务也渐渐超过陈赓。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林彪担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而陈赓则担任红一军团的师长。
后来陈赓曾向毛主席和周恩来公开表示,自己不愿意在林彪的手下工作。因此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陈赓旅就成为刘伯承第129师中的铁旅。
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解放南昌后,部队在南昌、丰城等地进行短暂的训练。5月26日,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命令第四兵团归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指挥,参与对白崇禧的作战。
第四兵团的司令员是陈赓,而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则是林彪,换而言之陈赓需要在林彪的领导下进行作战。陈赓接到命令后没有拒绝,而是说:“我们会协同四野主力作战,一定会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他们!”
白崇禧
此时白崇禧部正在湘赣边境组织防御,企图阻止我军向长沙、衡阳方向进攻,迟滞我军向华南进军。从南昌地区赣江西岸撤退的桂系残部,继续在湘赣沿线残害人民,赣西崎岖的人民群众不断派代表请求我军渡过赣江西进,追歼残敌。
当时四野的司令部在郑州,而陈赓的司令部则在南昌附近,两个司令部相距千里。
林彪为了能够更好地追歼白崇禧在华南地区的部队,他下令:
“陈赓的四兵团务必在7月中旬渡过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和白崇禧主力部队作战。四兵团的三个军为第一梯队,十八军为第二梯队。邓华的第15兵团为四兵团的右翼,沿浙赣线和四兵团南北齐头并进。”
林彪这一命令下达的时候,陈赓正在南京开会,由四兵团的副司令员郭天民召集各军军长研究作战方案。最终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如果按照林彪的命令实施作战计划,只能打击白崇禧的尾巴。
最重要的是当时正值酷暑,耗费大量军力物力还只是消灭了白崇禧的尾部,如果再打疲劳战的话,对下一步围歼白崇禧部队会有些力不从心。
陈赓
陈赓在南京开完会后,也认为林彪的作战方案有些不妥,便让郭天民向林彪提出意见,建议林彪更改一下作战计划。林彪接到电报后没有同意,而是发出电报:“继续按照当初制定的作战方案!”
陈赓从南昌回到兵团前线指挥部,正式向中央军委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说:
“白崇禧阴险狡诈,如果正面与其作战的话很难歼灭其主力部队,必须要采取大迂回的方式,这样才能成功歼灭对方。而此次作战则采取侧面行动,根本不能对敌人构成包围。
我部人马过万,一旦有动作就会被敌人发现。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的行动,他们必定会快速退回两广,对于下一场仗很是不利。更何况我军战士大多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因此建议利用我兵团的优势搞大迂回,占广州,堵截敌向广东之逃路!”
除此之外陈赓也在电报中表示,部队正在待命,准备随时执行第四野战军的作战计划。
陈赓将这一电报同时上报给林彪和二野的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看了陈赓发来的电报后,表示很满意,随后同意了陈赓的意见。
白崇禧
7月16日中央军委给第二、第四野战军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和白崇禧部作战的方法,不管是在茶陵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都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的迂回办法,应该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的方法,这样才能掌握主动。”
从7月中旬开始,按照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部署,四兵团开始向湘赣沿线挺进。8月上旬,部队配合四野兄弟部队,沿江西通往广东的公路并肩向赣南前进,准备解放敌人盘踞的广东省。
在广东战役中,陈赓违抗林彪的军令
9月9日中央军委下达向广东进军的命令,10月12日毛主席电令陈赓:“如果查明广州一带的敌人向广西地区逃窜,四兵团必须马不停蹄地进行跟踪追击。”
根据这一指示,陈赓得知左路军进入广州市区,守敌已经向西南方向逃跑时,与郭天民、刘志坚一起研究后,于10月15日命令各军,为了避免混乱追击敌人,决定第四兵团也就是右路军所有部队都不允许进入广州市区,而是继续向西南追击,以此来扩大战果。
同时陈赓还给第15军军长秦基伟打去电话:“我们不进广州,命令45师急行军直插佛山进行侦察,如果发现弃城逃跑的敌人就坚决截住,等主力部队到达后再进行围歼。如果敌人已经过了佛山,45师就尾追敌人。”
秦基伟接到命令后当即表示:“我们坚决执行命令!”
陈赓
随后陈赓又让第十四军沿着北江线向三水等地进行追击,并以一个师的兵力直接截住敌人。
就在陈赓指挥各部奋勇追击敌人的时候,林彪又给陈赓发来一个电报:“如果你们追不上敌人,就要立刻停止追击。至于广西的作战,需要等整个部署和配合,然后进行统一的行动。”
林彪的电报是同时发到各军的,陈赓认为如果此时各部都对从广州向南逃的敌人停止追击的话,将会放走敌人。一旦让这些敌人逃到海南岛,将会增加我军解放海南岛的困难,这样做也不符合大迂回的方针,也违反了毛主席的指示。
因此陈赓收到命令后当即将三个军的军长都叫来,并和他们进行交谈。陈赓说:“追击敌人不会犯错误,我们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追击敌人。”第十三军的军长立刻说:“那个电报我们已经收到了,但没有执行,坚决按照王先生的指示办!”
这里的王先生指的就是陈赓,是他当初在上海特科作情报科长用的代号。
第十三军的军长讲完了,第十四军的军长也说:“请王先生放心,我们坚决按照当初制定的方针执行。”秦基伟接过话说:“王先生的指示我都听明白了,坚决执行!”
毛主席
10月16日9时,陈赓根据毛主席12日的指示,命令各军继续追击逃跑的敌人。
就在这个时候陈赓又接到了毛主席的电报:
林彪同志,并告剑英、陈赓:从广州逃走的敌人,不是向广西逃去就是向海南岛逃去。四兵团应该乘胜追击,占领高要等地,必要时占领梧州,然后停下来休整等待下一步指示。
占领以上县城,一来可能歼灭大部分逃走的敌人,二来也是对入桂作战完成了部队的展开。
毛主席否定了林彪停止追击的命令,陈赓得知后十分高兴,马上给毛主席回电,将已经查明敌向海南岛逃走的情况,以及四兵团各军追击敌人的战果进行了汇报。
这个时候敌人已经逃出100多公里了,陈赓当即下令由李成芳统一指挥6个师行动,歼灭敌人。全体指战员忍着饥饿和疲劳,经过10昼夜的急行军,最终在阳江等地追上了敌人。
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后,四兵团彻底粉碎敌军突围的企图,全部被我军歼灭,10月26日胜利结束了广东战役。
陈赓等人
这次战役的巨大胜利,又是陈赓冒险违抗林彪的意愿,进行了三次机动指挥取得的。其实陈赓一直担着风险,心里也是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毕竟违抗军令可是非常严重的。
直到前线传来已经将逃走的敌人围歼在两阳地区的信息后,陈赓才将吊着的心放下来。
陈赓再次违抗林彪军令,毛主席如何解决?
衡宝、广东战役结束后,四野主力部队向湘桂边界挺进,四兵团兵临粤西,形成了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合击白崇禧集团的有利态势。
退入广西白崇禧部的处境非常艰难,不得不收缩兵力,以桂林为中心,沿着湘桂路以及两侧进行防御。针对广西的敌情,林彪制定了广西作战的部署,并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
6日毛主席批准了林彪的部署,但同时也提醒林彪和陈赓:“白崇禧部在无法逃往云贵的时候,将逃向越南,我四兵团应该着重切断白崇禧退往越南的道路。”
陈赓和战友们
11月初,广西战役打响,西路军从洞口向靖县等地进行追击敌人,南路军四兵团则从博白挺进。就在这个时候向大西南进军的第二野战军主力也已经突破了敌军防线,成功逼向贵阳和遵义。
白崇禧退往云贵高原的计划不能实现,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他决定趁四野正面还没有开始进攻的时候先发制人,采取东突南窜的策略。
23日林彪判断敌人准备向岑溪方向逃走,认为此时是歼灭敌人的好时机。于是林彪决定先以主力部队歼灭向信宜前进的敌人,再歼灭张淦兵团和余汉谋部。
这天林彪命令四兵团火速率领三个军的兵力北上截击鲁道源部,只留一个师的兵力在廉江布防,阻止敌人可能向雷州半岛逃窜。
对于林彪这一部署,陈赓感到十分诧异,不管张淦兵团,反而舍近求远北上打鲁道源部,这从时间上来说是根本来不及的。最重要的是以一个师的兵力守住廉江也是十分困难的,根本挡不住张淦兵团和余汉谋部的攻击。
这天20时,陈赓和副司令郭天民联名致电林彪等人,提议先歼灭张淦兵团,随后再歼灭鲁道源部。然而林彪并不同意陈赓这一提议,坚决按照原定计划执行。
林彪
24日林彪决定先歼灭鲁道源兵团,再打张淦,林彪的考虑可能是四野主力还在北面,如果先打鲁道源的话能够集中兵力,如果先打张淦兵团的话,四野部队很难追上。
不过如果先攻打鲁道源,能否抓住张淦和余汉谋部,林彪的考虑似乎有漏洞。因为仅仅靠一个师的兵力守住廉江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陈赓的说法,这个师是豫西游击队组成的,没有打过什么打仗,因此要顶住十多万逃走的亡命徒,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陈赓想要先追击余汉谋部,但他已经连续两次违反林彪的军令了,如果再不听从林总的军令,那么势必会损害林彪统帅的颜面,而且陈赓也不好意思再向军委发电,说自己的请求。
大家都知道陈赓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因此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命令指挥部天天更换地方,这样一来指挥部的电台也就不能开机了,不能开机就代表着接收不到林彪的命令,这样既不算违抗军令,也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当林彪联系不到陈赓的时候,也有一瞬间的恼怒,但恼怒之余又觉得有些无奈。林总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滋味。
毛主席和林彪
林彪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件事上报给中央军委,虽然陈赓关闭了电台,但林彪却十分关心陈赓以及第四兵团的安危。毕竟陈赓是林彪的同门师兄,而第四兵团的战士们也是在为人民而战。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很关心第四兵团的动向,他十分了解陈赓,也知道陈赓的倔脾气上来后,是谁也拉不住的。毛主席为了缓和陈赓和林彪之间的尴尬,便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陈赓发去电报,命令陈赓立即带领第四兵团追击余汉谋部。
同时毛主席又致林彪、陈赓:“白崇禧于23日令其所部16个师向廉江等地进攻,这是歼灭敌人的绝佳机会。为此陈赓率领13、14、15、43四个军,除了一个军由罗定、容县之线迂回敌人侧背外,剩余主力部队不要深入广西境内,在廉江、化县等地布防,等敌人来攻打时再歼灭。”
这样一来陈赓既可以继续追击余汉谋部,也可以给林彪留一点面子。陈赓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喜出望外,他命令手下将电台打开,并随时向毛主席和林彪汇报第四兵团的进军动向。
看到陈赓态度180度大转变,毛主席和林彪都哭笑不得。
12月14日,经过34天激烈的战斗后,广西战役结束,此次战役全歼敌军大约17万余人。
陈赓等人
敢说敢做的陈赓
1949年12月1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四野战军对第四兵团的指挥关系正式解除,第四兵团归还于第二野战军建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第四兵团划分给第四野战军指挥以来,林彪并没有指挥动陈赓。当时陈赓也不是故意顶撞他,但从整个战局的利益来看,又不得不这样做。
陈赓违反林彪的指令也是不得已为之,林彪心中生气,陈赓也是不好受的,但他为了大局着想,没有让这件事挥发和扩散。在公共场合的时候,陈赓总是讲我们在四野首长的领导下如何如何,还是给林彪留有面子的。
1950年1月7日,陈赓在南宁召开的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曾回顾部队执行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方针取得的经验,至于对林彪的指示,陈赓没有过多说些什么。
陈赓的性格向来如此,有什么说什么,也不会拐弯抹角,他在党内也是有名的敢说敢为的人。陈毅曾说过:“陈赓是我们党的一门炮。”
解放战争紧张的时候,陈赓曾向军委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转入外线进攻的三路大军在艰苦连续作战的时候,却有一个单位一年只打了一次或者两次战役就休息了。
陈赓的电报没有点名,但许世友、陈毅等人心中都是一清二楚的。毛主席将这份电报转发到各个战略区,许世友看后直呼:“也只有陈赓才敢向毛主席提这种意见。”
1950年陈赓作为中央代表前往越南抗法援越,从越南回来后不久,又启程前往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实地考察战场的情况。
1951年4月陈赓被任命为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率部入朝作战。入朝不久,陈赓就提议在朝鲜修筑“地下长城”,也就是著名的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的最初设想,而这一设想也抗拒了敌人发动的战争。
面对敌人飞机、大炮、坦克掩护的疯狂进攻,志愿军战士凭借着良好的工事和“地下长城”,致使敌人伤亡惨重。
陈赓一家
1952年6月中央军委电召陈赓回国,金日成为了表彰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杰出贡献,授予他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陈赓的行装还带着朝鲜前线潮湿火药味的时候,他又接受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筹备一所大型的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7月陈赓在既没有校舍,又没有教授的情况下,开始执行这项艰难且有重大意义的任务。不管是制定规划、选定校址还是招聘教员,都是由陈赓一手操办的。
经过一年的努力,哈军工终于成立,陈赓也被任命为院长兼政委。对于哈军工在军事教育和科研中发挥的突出贡献,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于1959年1月参观学院时曾说过:“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就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的军事学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迹般的存在。”
陈赓在创办哈军工的时候,将好房子都让给教授和专家住,自己则住在一个小平房内,只有三间屋子,每间大约8平方米。
彭德怀
1953年8月上旬,彭德怀参加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回国,他专程来到哈尔滨看望陈赓。彭德怀在陈赓的小平房内仔细端详,对他的做法连连称赞:“你还是老作风!”
后来陈赓来到北京工作,组织上给他分配住房,陈赓叮嘱说:“不要大房子,工作方便就行了。”
其实按照陈赓的资历,可以分配一些比较好的房子,但他却坚持要一套连中将级别标准也不够的住房,在这里陈赓生活了许久,直到他去世。
对于这些身外之物,陈赓从不计较些什么,他经常对孩子们说:“这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
从1959年开始,由于过度的劳累,陈赓积劳成疾,在病床上他仍以顽强的毅力撰写自己在战场上遇到的事情。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在陈赓刚刚写出序言后,疾病就夺走了他的生命。
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病逝世炒股杠杆的意思,享年58岁。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得知陈赓去世后潸然泪下,周恩来更是捶着膝盖说:“他才58岁啊,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